![]() |
昨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第二大報業集團--論壇報業集團(Tribune Co.)申請破產保護。
該集團旗下目前擁有《洛杉磯時報》和《芝加哥論壇報》等10家報紙和23家電視臺,是美國年收益第二、總發行量第三的報業集團,創立至今已161年,2007年由美國房地產商塞繆爾·澤爾(Sam Zell)以83億美元收購。其中,《洛杉磯時報》是美國第四大報。
論壇報業集團還于9月份將旗下就業網站CareerBuilder.com的10%股份出售給了美國最大報業出版商甘耐特公司(Gannett Co.),籌募了1.35億美元的資金;列入出售名單的還有集團旗下的“芝加哥小熊”棒球隊及球隊主場館,作價10億美元。
但是,上述籌集資金、壓縮開支的舉措仍然不能挽救該集團,金融危機在關鍵時刻壓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實力傳播的報告稱,由于經濟不景氣,2009年全球廣告支出將比今年減少0.2%。報告表示:“很顯然,目前廣告市場正在急速下滑。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受到了沉重打擊,而且經濟前景也不確定。”預計,明年北美和西歐地區廣告市場的跌幅將達5.7%和1%。
包括奧姆尼康、WPP、電通、陽獅等四大傳媒集團在美國媒體中的廣告投放量占到60%以上,僅WPP一家就有700億美元投放。上述四大集團在金融、房地產、汽車等最為重要的廣告投放領域的預算今年以來下降了47%,這一趨勢將維持到明年。由于廣告收入大幅萎縮,北美媒體普遍陷入困境,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洗牌的時刻到來了。
擁有美國第三大報《紐約時報》的紐約時報公司也遭遇現金不足的問題,公司計劃將位于曼哈頓的總部大樓作抵押,借貸2.25億美元。外界估計,《紐約時報》所欠的貸款可能遠不止這么多,規模將達到10億美元。而債務纏身的另一報業巨頭麥克拉奇報業集團,正打算出售旗下的《邁阿密先驅報》。
隨著房地產業倒下影響到金融業,金融業倒下又影響到汽車信貸,汽車業倒下再影響到廣告業務,繼而影響到傳媒產業,一條不斷向下延伸的鏈條,無限放大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美國傳媒企業的倒閉會不會給正在進行媒體整合的中國傳媒產業帶來影響呢?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副主任高書生告訴本報記者,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中國傳媒企業正在面臨如何做大的問題,發展階段不同。如何保持業務的活力和利潤率還不是中國傳媒改革的重點。
而賀欣浩認為,在預算不多的情況下,明年中國媒體的廣告投放將呈現“二八”現象,即80%的廣告會投放到20%的媒體中,廣告主將選擇排名更靠前的媒體來投放,而大量新興媒體將在金融危機的風暴中面臨危局。